本帖最後由 小時了了 於 21-7-22 13:58 編輯
b3410 發表於 21-7-21 19:43 
呢d係中介賣廣告,唔可以太相信。佢哋打下擦邊球可能okay, 不過一旦被“嚴肅處理”,可能渣都冇。
我覺得類 ...
香港嘅大學學位,尤其是神科,好快嘅將來點止只Local 本地生持香港身份證嘅 IB 學生同DSE 競爭?
新聞報道,係兩會上嘅議會討論內容https://www.sohu.com/a/292000565_123753
李卫东在本次政协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核心重点中学设立港人子弟班的提案”。该提案称,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高速发展,单纯港深两地之间的承办学校试办港人子弟班已经难以满足香港同胞到大湾区各地发展、子女入学的诉求。
该提案建议,要探索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各地重点中学设立港人子弟班,承办学校除按课程要求提供校本考试/评估外,还须让港人子弟班学生参加香港的公开考试/评估;同时,在香港高校录取问题上,香港高校应预留足够的学额录取大湾区内通过香港中学文凭考试的内地学生。
广东省政协办公厅 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委员提案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第8章 关于探索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优势互补,建设教育和人才高地的提案 2021-01-22http://www.gdszx.gov.cn/zxhy/qthy/2021/wyta/202101/t20210122_523358.htm
2019年以来广州市六区九校共开设25个港澳子弟班,深圳已陆续开办9所港人子弟学校,为港澳籍学生在内地接受义务教育提供多元选择。在佛山,石门中学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已开设香港国际课程中心,并与香港明爱屯门马登基金中学结为“姊妹学校”。
二、建设教育和人才高地的建议
基于以上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融合的现实考量,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积极引进港澳中小学课程,扩大湾区基础教育合作范围。
1.大力推广在内地学校开办港澳子弟班及香港课程中心办学模式。
据统计,在广、深、佛等内地九市长期生活的港澳籍适龄学生人数早已超过20万人,同时,近两年由于香港政治局势动荡、疫情等原因,回流内地的港澳籍适龄学生人数亦不断呈逐年上升趋势。面对大量的在广东的港澳籍学子的求学需求,广州、深圳、佛山等地已在探索港澳子弟班及香港课程中心办学模式,比如石门中学尝试开设了香港课程中心,取得不错的办学成果。但面对大量且不断增长的港澳籍学生,现有的港澳子弟班或香港课程中心办学规模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因而,在湾区九市应开设更多的港澳子弟班或香港课程中心,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港澳学童集中地区,应该加大合作力度,尝试推广港澳子弟学校等办学模式,以此解决在粤港澳学童求学问题,进而更加吸引港澳籍青年人才落户内地。
2.大力推动内地基础教育课程与香港课程的融合,实现优势互补。
香港课程既吸收了国际教育的元素,又能秉承“全人教育”的宗旨,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香港中学文凭课程自2012年推出以来,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好评,并且以此成绩作为升学准入凭据的学校近年来不断增加。目前内地有122所、全球范围内超过300所高校认可香港课程考试成绩。香港中学文凭课程因其可以中文简体作答、与内地高考课程兼容度高等特点,堪称极具中国特色的国际性课程,建议在湾区大力推广香港课程,以此为媒介,促进湾区基础教育深度融合,打造中国国际教育基地,带动湾区基础教育走向国际。
(二)大力开展大湾区融合课程研发和教材编写。
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把港澳优质课程资源引进来,与广东地方课程和中小学校的校本课程进行融合。例如2019年12月以来,石门中学在暨南大学指导下,与维港教育集团合作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交流合作路径机制》课题研究,研究内容涵盖“HKDSE大湾区教育”的校本课程设计开发、教师共同体研究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该课题已经省教厅备案,目前已形成初步研究成果《粤港澳大湾区融合教育学习读本公民常识》系列读本,该课题将于2021年5月完成结题。
教育部:支持在大灣區港澳子弟學校提供十二年制教學安排 https://huacheng.gz-cmc.com/pages/2020/09/07/3eeebeaf34f04e619faa2d5e64d99106.html
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https://www.bayarea.gov.hk/tc/about/overview.html
包括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市,總面積約5.6萬平方公里。根據廣東省及香港和澳門特區政府提供的最新數據,2020年大灣區的總人口已經超過8, 600萬
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教育政策範疇 https://www.bayarea.gov.hk/tc/opportunities/education.html
|